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可能变成肯定能
2019年7月5日下午,在佳隆纳米公司半年总结会上,佳隆集团董事长栾鲁闽先生讲了两个其个人职业生涯中堪称传奇的案例,主旨在于如何把”难若登天之事化为唾手可得之实”,董事长的讲话引起了佳隆纳米全体员工的热烈反响和激烈讨论,都认为董事长讲话让大家如醍醐灌顶,一朝顿悟,为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激发了大家的干劲。我个人将董事长的讲话解构为”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可能变成肯定能”。
董事长”办证”,”批条”,两个案例,都有非常典型的”难若登天”的约束条件,在99.9%的人眼里,这两件事都是肯定不能办,肯定办不成,而后退避三舍,果断放弃,但董事长用其睿智、决心、行动力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把可能变成了肯定能,最终取得了成功。结合董事长的讲话和工作实际,我谈谈我的看法。
什么是不可能?不可能就是在100%的约束条件下,人们做出的一种判断,通俗的讲,就是“肯定不行”,并以此作为妥协或放弃的依据。而“可能”的定义则与其相反。哲学的角度上说,“不可能”与“可能”是相互对立的矛盾体,非此即彼,不存在中间态,但现实工作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二至之间并非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而这中间的鸿沟,其实主要取决于个体的认知、态度、决心和行动力。
“不可能”的判断来自于认知水平。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取决于个体智力、情商、学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譬如,一个文盲会认为下雨这件事取决于老天爷,但在气候科学家面前,人工可以造雨。结合佳隆纳米的实际,全体员工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并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在认知水平上并不低,但现实工作中,“不可能“这种判断还是时有发生,并以此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低下,生意机会的丧失,原因是什么?
“不可能”的判断来自于态度。如上所述,认知水平不低,但为什么总会把一些机会判断为“不可能”呢?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态度出现了问题——那就是不负责任。态度具有正反两面,积极的态度和消极的态度。积极的态度总能推动人们做事情的决心和行动力,也就是动机,积极的动机会获得好的结果,而消极的动机则相反。佳隆纳米的部分人,在面对看似有难度的工作时,其脑海里的认知不是“不可能”,而是出了不负责任的态度问题,由此说服自己这事“不可能”,并由此产生了放弃的后果,丧失了机会。
“不可能”的判断来自于决心。很多人在认知、态度上可能都不存在问题,但到了下定决心的时刻,自卑、懦弱、胆怯就压倒了一切,这些个性因素,有的来自于原生家庭,有的来自于个人后天改善不力。但这都不是借口,一个人若想成事,若想对单位有所贡献,就必须与自己作斗争,就必须克服个人的心理问题,否则就是无用之物,迟早会被单位和社会淘汰。因此,勇敢一点,就是下定决心的最佳助推剂。
“不可能”的判断来自于缺乏行动力。行动力,说到底就是一个人是勤快还是懒惰,而勤快与懒惰根植于一个人的自律程度。缺乏自律必然导致缺乏行动力,天天叫嚣减肥的人,往往越来越胖,而默不作声的行动者则目标必达。如果我们的认知、态度、决心都没有问题,那么行动力必将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关键钥匙,而这一判断链条的闭合,就是“肯定能”的直接表现。
“不可能”和“可能”之间的鸿沟,其实就是认知水平、责任态度、必胜决心、马上就干的反面,如果认知水平差、工作不负责任、胆小怕事、慵懒拖拉,那么在这些人眼里,什么都是不可能的,什么都是肯定不行的,他们的人生也只能用“苟活”来形容,成功必然不在其人生机会里。因此,想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最简单的做法就是不断学习,提高认知水平,树立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拿出永不服输的决心,逼迫自己奉行“多想不如马上干”的行动主张。若此,“不可能”和“可能”之间必然没有鸿沟,天下将无畏难之事。
“不可能”和“可能”都是主观意识形态上的判断依据,则“肯定能”就是主观意识形态加上行动力后的直接外化结果。综上可知,“不可能”和“可能”的鸿沟完全可以通过我们自己整改就能逾越。那么我们如何完成“不可能”和“可能”到“肯定能”的链条闭环呢?其实董事长早就给我们指出了方向和答案!
董事长“八字秘诀”是链条闭环的经度。“用心用脑”——讲的是追求认知水平提高的唯一秘诀。我们经常讲学习是否用心,工作是否用心,对人是否用心,这个“心”本质就是灵魂驱动力,如果在学习上、工作上三心二意,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结果往往失败告终,因此用心或者说发心是什么相当关键。对于我们来说,真诚且感恩的努力工作,一丝不苟的予以回报平台就是用心,就是初心,就是灵魂驱动力。对于用脑,则是用心用情的副产品,遇到困难的事,多思考,多找寻找可能性,困难就征服了一大半。“持之以恒”——讲的是行动力和持久力,人们常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亦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挑战“不可能”变成“可能”直至“肯定能”,这中间行动力必然不可缺失,但行动的持久力也最为关键。我们既要在面对困难时学会“用心用脑”的务虚,也要会务虚后“持之以恒”地务实。“八字秘诀” 是经度,是勾勒事物能否向着“肯定能”纵深挺近的向量,我们必须学实、用好。
董事长“十六字方针”是链条闭环的维度。敢于担当,勇于负责——讲的是决心和态度问题,无论面对多大的难事,只要有必胜的决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难事就不是事,反之则一地鸡毛,什么都不可收拾。大胆创新,踏实工作——讲的是行事之道和做事方法。工作中遇到困难,如果直线猛冲无法奏效,能否用用迂回战术,另辟蹊径?如果灵机一动的创意无法让工作落地,能否用用稳扎稳打,逐步推进?“十六字方针”是维度,是事物能否转变为“肯定能”的角动量,成果的实现度、大小,取决其初始力度,也取决于其幅度,我们必须用对,用精。
一言以蔽之,在“百年佳隆、基业长青”的伟大愿景下,让我们在董事长的带领下,“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可能变成肯定能”!